近日来,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“灌河潮涌推普筑梦”实践团走进响水县。该团队以语言为纽带,立足推广普通话、创新构建“产业强基+幼苗培育+社区融合+文脉传承+数字助老”五位一体服务体系,串联起从产业车间到乡野课堂的推普兴乡之路。
扎根产业强技能,打造共富新引擎。在中移铁通响水支撑中心,团队针对装维师傅定制“沟通无忧”实训计划:将复杂网络术语转化为场景化服务用语,通过模拟电话报修、故障排除等实战演练,重点提升倾听诉求与技术解释能力。该实训项目打通了专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千余家庭的网络诉求化作畅达的“心声回响”。
培植语韵新苗,童声绽蕊展新颜。双园路小学里,化身“语言园丁”的成员们打造沉浸式推普课堂。绕口令接龙激活语言潜能,童话剧演绎放飞表达自信;专为务工子女开设的“亲子共学课”中,趣味口部操训练让标准发音扎下根基。“老师!我能用普通话讲故事啦!”童声清朗处,乡村幼苗正绽放雅言芬芳。
融入社区传乡音,浇筑和美新家园。深入社区田间,团队化身“方言翻译官”架设沟通桥梁。图文手册《新市民生活普通话50句》精准解惑,“方言·普语连连看”游戏巧解购物问路等场景的发音难题。当方言隔阂于笑声中消融,普通话已成为邻里相闻、城乡互通的“和美乡音”。
溯游灌河探文脉,谱写融合同心曲。循运河文脉溯流而上,团队在陈家港镇、古云梯关展开“运河风韵·民族足迹”深入调研。采集漕运号子、商帮行话等口述史料,同步记录多民族家庭语言使用现状。构建灌河语言生态“活态数据库”,既存续历史基因,更为民族交融提供语言方案。
数字助老破鸿沟,银龄乐享新声潮。“扫码即听家乡戏!”成员手把手引导老人访问国家语委数字资源库。从微信视频到在线挂号,“适老微课堂”拆解数字壁垒。当银发群体用普通话发出第一条语音消息,智慧生活正跨越代际鸿沟。
从智能工厂的操作台到灌河畔的石码头,从书声琅琅的教室到炊烟袅袅的院落,团队以“语”为媒,在盐阜大地点亮“五位一体”推普星火:为产业装上沟通引擎,助幼苗生长语韵自信,让社区遍传和谐乡音,予文脉注入时代新声,带银龄跨越数字鸿沟。这条语言铺就的共富之路,正书写服务国家战略的青春答卷。
链接:
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8231703906694403847&item_id=8231703906694403847&cdn=https%3A%2F%2Fregion-jiangsu-resource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pid=&ptype=-1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single
http://hxsy.chinareports.org.cn/hxsy/news/25715.html
https://paper.ycnews.cn/rb/pc/content/202507/31/content_292477.html
https://m.sohu.com/a/915920657_120010807?sec=w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