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紧扣共青团“三力一度”建设要求,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作为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抓手,系统谋划、精准发力,组建17支实践团,结合时代热点与专业特色,深入乡村、社区、红色教育基地、生态保护区及企业一线,开展理论宣讲、实践考察与志愿服务,让青春力量在实践中绽放光彩。
强化组织联动,精准对接供需。构建“校团委—学院团总支—班级团支部”三级协同机制,发挥组织优势深耕调研:一方面摸清实践资源供给底数,另一方面面向周边社区、企业开展岗位需求摸排,通过“校—社”“校—企”合作模式,推动实践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。与周边16个社区、7家企业结对,募集暑期实践岗位52个,引导青年在岗位中践行初心,用专业所长解民忧、助发展。社区服务里,队员们化身政策宣传员、文明引导员,协助开展环境整治、老人关爱等活动;企业实践中,他们参与项目研发、市场调研,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实践生产力。
创新理论传播,提升引领效能。针对社区居民、乡村群众、青少年等多元群体,实践团用青年话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,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鲜活案例,通过互动宣讲、情景演绎等方式,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、更入人心,切实增强思想引领的穿透力。“绿野逐梦”实践团深入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、大纵湖旅游景区等地,向当地居民与往来游客生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,树立携手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;“匠心筑梦”实践小分队奔赴盐城市阜宁县,走访铝编、面塑、红色油坊、阜宁大糕等非遗代表性项目,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交流,在探寻指尖技艺与文化根脉中,激励广大青年传承工匠精神、厚植文化自信,走好技能报国之路。
聚焦专业赋能,服务发展大局。依托社区管理与服务、建筑学、电商直播等专业特长,师生深入乡村一线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“青春动能”,助力改善人居环境、拓宽增收渠道。“探寻农村新质生产力”实践小分队走进学校杰出毕业生、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敏的家乡沭阳县新河镇,聚焦电商直播技能如何赋能农村新质生产力,通过与当地农户、电商从业者深入交流,细致梳理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,积极探寻破局策略,让专业智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。同时,组织技术团队走进射阳港零碳产业研究院、射阳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,开展技术咨询、技能培训,推动产学研融合,以青春智慧破解企业发展难题,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彰显青年担当,让实践育人成效落地生根。
链接:https://jsnews.jschina.com.cn/yc/a/202507/t20250724_s6881e017e4b0fca324a3b5e6.shtml